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6月 7, 2015的文章

【會後新聞稿】「公民參與媒體改造聯盟」十周年記者會

公民參與媒改十年      推動自律機制有成     網路即時挑戰自律   主管機關還在睡覺 ? 「公民參與媒體改造聯盟」 ( 簡稱「媒改盟」 ) 今日上午 (2015/6/10) 舉辦成立十周年記者會,會中首先說明成立十周年以來兩項重要的工作與貢獻,包括 : 推動建立新聞自律機制,以及關注媒體發展環境及相關政策:如參與反媒體壟斷運動及推動成立監督公共電視之媒改團體「公民監督公視聯盟」。同時各團體與會代表也針對近日以來自由時報娛樂新聞所引發的網路即時新聞報導亂象,要求相關主管機關應檢討網路即時新聞缺乏相關自律規範與機制的問題。 公民參與媒改十年   推動自律機制有成    媒改盟召集人葉大華表示, 十年來媒改盟最重要的貢獻便是參與及推動建立了台灣各種新聞媒體自律機制,落實媒體問責制度。包含第一個有線電視新聞媒體的集體自律機制: STBA 衛星廣播電視台新聞自律委員會、第一個紙媒新聞自律機制:蘋果日報自律委員會、第一個跨媒體倫理委員會:壹傳媒跨媒體倫理委員會,以及第一個紙媒新聞集體自律機制:台北市報業公會兒少新聞自律委員會 。 台灣新聞媒體自律的發展,是伴隨著媒改公民運動的蓬勃發展,以及相關法令的入法規範,針對不同媒體界面 ( 有線電視媒體、公共媒體、平面媒體、網路媒體 ) ,以及自律機制組成方式的不同 ( 採集體自律的公協會組織、採個別自律的新聞自律委員會、跨媒體的新聞自律機制 ) 。而 媒改盟成立的初衷,就是希望透過推動相關自律機制落實新聞報導自律。新聞自律機制就像是新聞媒體的防腐劑或安全閥一樣,當媒體基於商業利益考量而衝收視率,導致新聞娛樂化或腥羶色化、不當侵害隱私、消費犯罪及受害過程,或是基於經營高層的特定意識形態而未善盡平衡報導之責、進行媒體公審,標籤特定對象與製造煽動性及社會對立,此時媒體自律機制中納入多元的公民團體代表,便能透過自律機制進行報導的把關與審議,要求媒體回歸善盡查證、衡平性、彰顯公共利益、具備同理心的新聞專業,以降低傷害、維護弱勢者人權及尊重隱私。因此媒體自律機制功能的發揮並非在箝制言論自由,反而能透過多元的審議及申訴管道,發揮防腐劑或安全閥的功能,避免媒體報導品質日漸崩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