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公民社會監督公視總經理遴選百人觀察團」 對遴選結果的評分報告新聞稿




「公民社會監督公視總經理遴選百人觀察團」
對遴選結果的評分報告
(2013.11.15新聞稿)

評分結果總說明
   「公民社會監督公視總經理遴選百人觀察團」今天公布對1022日公視總經理遴選結果的評分報告,參與問卷填答的公民團體代表有近八成二認為曠湘霞續任的遴選結果不符社會期待,認為遴選過程不透明的比例甚至更高。百人團對於遴選結果不符合社會期待,要求公視董事會應亡羊補牢,責成曠總經理對過去治理公視所遭受干預新聞及節目製作的批評提出說明,並要求公廣集團於年底前向社會提出明年度經營方針與計畫、定期召開聽取公民意見的公開諮詢會議、邀請公民團體參與由董事召集的諮詢委員會、每年進行公共價值評量,以回應公民社會對公視的要求與期待。對目前正進行盤點的派遣員工問題也應妥善處理,正式派遣員工權利。「百人團」呼籲公視應本該會侯文詠董事所說:「對外部的關注與督促,應保持虛心聆聽的態度,並且正面積極地回應。」因為只有如此化對抗為合作,才能凝聚更多力量,促成公視的進步。「百人團」未來將轉型為「公民監督公視聯盟」,半年後給曠總經理的表現及公視的整體治理打分數。

本次集體評分共收集101份評分表,分別由參與百人團的各公民團體分頭認養填寫。評分表內容共七題,第一到第五題為量表示選擇題,六、七題為開放式填答。其中第一題與第二題是關於此次公視總經理遴選的規則與程序設計;第三題與第四題關乎遴選過程的資訊公開;第五題是評價遴選結果。在公開填答部分,第六題問遴選過程需要改進之處;第七題問如果結果不符社會期待,主要原因為何?
 
評分結果,有八成以上(82/101)的填答者認為,此次遴選結果不符合社會期待,對於遴選過程的透明公開也相當不滿意(83/101),近六成四認為公視並未做到廣徵社會英才(64/101),徵才訊息也未能有效對外傳達(68/101)。只有徵才條件一項,獲得填答者近四成的肯定(39/101),但不認同的依然有近四成二(42/101)

根據此次評分結果,遴選結果顯然背離社會期待,從評分表最後兩題開放式填答所蒐集到的意見,「公民社會監督公視總經理遴選百人觀察團」認為,這次遴選結果的最主要爭議之一是公眾完全不知道有誰參選,參選人有何理念,董事會係依照甚麼標準進行選擇,如果是依照「超越黨派」等董事會自行公布的遴選標準,為甚麼最終是現任曠湘霞總經理在政黨色彩鮮明、治理爭議連連的情況下還能擊敗其他13個對手?在一團疑竇未解的情況下,社會對公視的發展不免又回到過往資訊不眀、陰影幢幢的焦慮。此等焦慮反映此次遴選事件因程序、資訊不透明,已嚴重挫傷公眾的期待,也影響公眾對公視的信任。

「公民社會監督公視總經理遴選百人觀察團」認為,總經理遴選,原可藉以強調公視治理理念、發展方向的重要機會。遴選的舉辦非僅為內部拔擢人才,也是一次讓社會認知,讓公共價值有得以彰顯的機會。此次遴選未能提出公視當前亟待處理、因應的議題,邀請候選人直接回應、週知大眾,公視其實是喪失了再一次校正價值、提振社會聲望,及爭取社會支持的大好機會。

要補救這種狀況,並面對曠湘霞續任所引發的社會疑慮與信任危機,公視董事會必須責成曠湘霞儘速面對公民社會化解疑慮,並建立常態性的問責機制,把公民社會參與公視治理納入常規體制,以落實公共電視為全民共有、共享的公共輿論平台,而不為任何政黨機器的設台精神。

評分表第一部分:第一到第五題量表式問題統計結果

題號
題目
1
2
3
4
5
4+5
完全同意
部分同意
無意見
不同意
非常不同意

1
請問你是否同意第五屆公共電視董事會在總經理遴選過程,對外徵才的條件符合社會期待?
6
33
20
29
13
42
2
請問你是否同意第五屆公共電視董事會在總經理遴選過程中,有做到落實廣邀社會英才的原則?
3
16
18
44
20
64
3
請問你是否同意第五屆公共電視董事會在總經理遴選過程中,能有效對外傳達對外徵才的訊息?
6
14
13
36
32
68
4
請問你是否同意第五屆公共電視董事會在總經理遴選過程中,所有過程皆能 夠透明公開?
13
1
4
41
42
83
5
請問你是否同意第五屆公共電視總經理遴選的結果符合社會期待?
3
7
9
38
44
82

評分表第二部份  第六、七題開放式問題內容彙總
第六題
請問你覺得第五屆公共電視董事會在總經理遴選的過程中,需要改進的是哪些地方?
(1)徵才條件並不充份
    公視基金會公布總經理遴選辦法,提出的條件包括超越黨派、認同公共媒體理念及價值;具有優秀管理電視媒體之專業能力且對媒體經營有興趣者;有能力提升收視表現,改善節目品質。但以上只是公視總經理基本條件。公視之問題至少包括公廣集團的地位不明、內部的信任與共識不足,以及派遣人力的問題。因此公視總經理還應具備以下能力:對公廣集團有願景並有執行,良好的治理與溝通能力,以及能有效解決派遣人力問題等等。未來公開遴選標準應廣納公民團體意見後制定。

(2)社會溝通不足:
    公視乃是社會的公共財,不論治理經營都該更公開透明,展現接受公共問責的基本態度。這次總經理遴選,從對外徵才到進行遴選,都未能向社會充分說明,不能讓社會了解此職位的重要性與影響力,自然無法廣邀社會英才。公視基金會雖對外發新聞稿、說明流程,但僅消極地以發新聞稿的方式處理,並未積極吸引社會注意、引發討論,以達到廣邀社會各界提名的效果。自始至終,僅被動回應外界關注,對社會大眾的疑慮也未能適時恰當回應,影響社會信任。
    一方面,徵才訊息的宣傳不夠普及、深入,影響徵才的範圍與品質。另方面,對遴選結果也嚴重欠缺對外說明與必要訊息的提供。個別董事事後雖透過各種方式對外做了一些說明,但應代表董事會面對社會的董事長卻一直未能在結果出來之後立刻向社會說明獲致如此結果的原因,顯示其既不真正瞭解公共電視應對全民負責的公共屬性,也還不習慣面對公民社會,或代表公民社會的公民團體。續任的曠總經理甚至斷然表示不願意與公民團體對話,顯示其明顯缺乏公共問責概念,是在用舊心態面對新的社會需求,在當選的一刻就已經讓社會失望。
   
(3)社會參與度不足:
    社會溝通不足自然導致參與度不足。公視以國家預算,承載國民對於公共媒體核心價值:獨立、自主、多元與公共性的期待。但這次遴選,許多公民團體並未獲知公視對外徵才之相關訊息,更未接獲推薦邀請。在遴選過程最後階段,曠湘霞入選最後三位候選人之一的消息一出來,公民團體立刻在董事會投票的前一刻,聯名表達強烈反對。顯示只要有足夠的訊息,公民團體對此事始終極為關心與投入,對公視的期待與寄望既深,參與對話的行動力更是十足。但公視董事會卻不斷阻絕與限制相關訊息的外流,這只會讓公視董事會與公民社會、與真正的民意距離越來越遠。試想,如果遴選過程資訊更為透明,讓社會輿論有時間醞釀發酵、發揮影響,現任總經理僅以一票過半得以續任的結果很可能已經改觀。未來,任何想要再以「保護隱私」來做為正當化遴選過程不公開之理由的人,都要想想這次的遴選結果是保護了什麼樣的「隱私」,真的是正當的隱私嗎?還是藉以作為阻斷公民團體表達意見的藉口?甚至是保護了以隱私為名所夾帶的權力操作空間?

(4)選過程不透明及其他瑕疵
    公視是全民共有及共享的電視,總經理人遴選過程自然事備受各界期待,但原先董事會所承諾的「公開透明」並沒有做到。在整個選任過程中,公視董事會以「保護參選人之隱私」,未向公眾說明參加者的背景,以致未能將公共媒體經營者之適格性,與是否具備經營公共媒體之能力等需受社會公評與檢視的要件訴諸公評,公民亦無從得知候選人之經營理念。即便為了保護隱私不公佈個人資料,對低限度亦應公開最後三人入選者所提出的政見內容。
    這次遴選投票出現代理投票情形,對於需要董事會多數決的重大議題,缺席董事會者不應以代理方式行使職權,以避免黑箱運作的疑慮。而在台灣現有的官場文化中,文化部首長對外發言宜謹慎,以免引發介入公視運作的物議。
    在對外公布遴選結果時,邵玉銘董事長所謂的「共識決」,在媒體報導新聞時,被理解和敘述成為「出席董事全票通過」。但根據另一位董事五月天阿信在臉書上的描述,所謂「共識決」乃是多數董事的意見成為董事會的共識,並非「全票通過」,這兩種訊息的含意差別很大(曠湘霞得八票,距真正的「全體共識」還有七票)。那麼,對外發言者為何要對媒體營造「全體共識」這樣的印象?想要製造何種社會觀感與效果?這些小動作都只會加深外界對邵玉銘董事長原本即有心安排讓曠湘霞女士續任的觀感。

(5)整體來說
    總經理遴選,原可藉以強調公視治理理念、發展方向的重要機會。遴選的舉辦非僅為內部拔擢人才,也是一次讓社會認知,讓公共價值有得以彰顯的機會。此次遴選未能提出公視當前亟待處理、因應的議題,邀請候選人直接回應、週知大眾,公視其實是喪失了再一次校正價值、提振社會聲望,及爭取社會支持的大好機會。
    遴選結果與所公布的遴選標準互相矛盾,也讓人質疑這些標準到底是訂真的還是訂假的?遴選條件第一條就是要「超越黨派」,但結果卻是讓政黨色彩非常濃厚的人續任,加上董事長在結果出來後僅發簡短聲明稿,擺明拒絕接受外界質疑與詢問,豈能怪各種內定論、交換說不脛而走呢?
    台灣電視產業的持續凋敝,除了在黃金時段大量播出外劇之外,已經嚴重到成為國際傳播研究的特例---電視節目從現代性發展較低的國度大量進口到較高的國度,而這種現象也被大陸媒體自豪的稱為”逆襲”。在被逆襲的惡劣處境下,公共電視更肩負有重新振興台灣電視產業的使命與期待。在第五屆公視董事終於組成後,原本萬方期待,希望公視能擺脫過去幾年的政治惡鬥,煥然一新重新出發,引領台灣擺脫淪為韓劇、陸劇、日劇甚至泰劇傾銷地(dumping site)的沉淪不堪。但所做的第一件重要大事---總經理遴選的最終結果卻令人充滿疑惑。想要讓公視進步革新,但遴選的終結果卻是執掌黨營電視台多年,曾經捲入公視政治鬥爭的現任總經理曠湘霞續任。
    
第七題
請問你覺得第五屆公共電視董事會在總經理遴選的結果之所以不能符合社會期待,主要的原因何在?應如何改進?

主要原因
1.      由於公視過去幾年紛擾太甚,難脫政治干預的陰影,以致短期內仍無法吸引真正優秀的人才來爭取總經理職位。

2.      之所以不能符合社會期待,主要因為大家普遍期待公視能有新的改革與發展,但遴選結果卻是由原任繼續擔任。新董事長就任以來,並沒有讓社會耳目一新的作為,與獲得續任的總經理又有昔日僚屬關係,很難不讓人有「國王人馬」的感覺。曠湘霞女士的政治與歷史侷限,完全不適任公視總經理或任何主管職務:她在國民黨一黨專政時期,曾長期擔任前新聞局廣電處主管,負責檢查、箝制媒體的政治言論,後來又擔任國民黨黨營事業中視的新聞部經理與副總經理等職務。她的「忠黨」意識在這些職務裡已深刻內化,不合適擔任需要超越政治黨派與特定意識型態的公共媒體主管。更何況其治理期間,公視內部員工、尤其是新聞部門與節目部門等單位的同仁,因為曠總經理依照自己的特定政治立場與意識型態,任意干涉節目的內容、製作方向、並做政治檢查,怨聲載道。對於一個公共媒體、一個社會期待台灣理性言論空間唯一可能得到練習與發展的電視頻道,是何等諷刺!但第五屆董事會卻在以「保密條款」阻絕公共輿論的狀況下,選擇由她續任總經理,讓公視與公廣集團面臨大幅度倒退的危機。
 
3.      儘管有些令人耳目一新的董事會成員,但整個董事會的運作方式卻仍是舊式深宮作法,不對外公布訊息,使遴選過程依舊籠罩在被政治介入的疑慮中。此等封閉性結構是政治計算的溫床,受利者往往是熟悉宮廷政治者,也使個別意欲認真推動公視發展的董事會成員,在背書之外難有發展空間,不利公視的長遠發展。遴選過程以保密條款為擋箭牌,在過程中,既不提供參與角逐候選人的實力、屬性分析,結果出來後,也不說明何以獲得如此結果。名為公開徵求,實同黑箱作業。雖有幾位受社會敬重的董事對外做了一些說明,但董事長並未負起向社會說明的責任。

4.      續任總經理曠湘霞之前在管理上就有許多為人詬病的地方,獲續任後又拒絕與公民團體對談,更加令人不敢寄望


改進之道
  1. 董事會應更有企圖心,除必須力抗政治干預,逐步重建社會對公視的信心;也必須對外爭取更多資源,以拓展公視版圖與規模的願景,讓公視總經理從目前的麻煩淵藪,變成握有強力資源的專業經理人,對優秀人才才會有吸引力。董事會不應坐待外界推薦,而應主動延攬人才,讓有理想、有企圖心的人才為公視所用。
  2. 董事長必須調整過去心態,瞭解公視不是對文化部長官負責,而是要對公民社會負責,多聽取社會意見,建立進步思維。在總經理遴選上,未來應透過公開的座談或討論對外徵求適合人選。或邀請各方公正人士及公民團代表組成提名委員會,由各界舉薦適切人才,以提供董事會遴選名單。
  3. 保密條款即使不廢除,也並不是對外什麼都不能說。除具體人名不透露,還是可以提供諸如候選人的學經歷背景專長的歸納分析,以及遴選過程的種種考量等等供關心者參考。也可以公佈三位進入最後遴選階段者詢答過程之書面紀錄,其他如另二位參與遴選人的得票結果等,也都可以對外詳細說明。讓外界更了解董事會的考量,增加過程透明度。
  4. 遴選委員會除了董事之外,也應開放讓公民團體、工會代表參與,檢視候選人之適格性與經營理念是否能真正符合公視精神。
  5. 新當選者必須即刻與社會進行溝通,了解社會的期待與要求,才能符合公共電視的公共問責精神。新任曠總經理既已受董事會付託,作為公視的實際經營者,就必須回應公民社會的期待與要求,應儘快與公民團體對談其未來經營理念與做法。曠總經理日前雖然已經明白拒絕對話,但董事會有責任責成她做該做的事,不論她喜歡或不喜歡。而且既然續任,對之前管理上的所有爭議(例如派遣員工問題、干涉新聞及節目言論自由、親屬利益衝突等)都應該要求她一一公開對外說明,以釋群疑,重建治理的正當性。
  6. 問責機制不僅於個案,公視基金會董事會代表公眾監理公視,應對公眾負責,設立常態性問責機制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各電視新聞自律與倫理委員會網站連結

各電視新聞自律與倫理委員會網站連結如下,請大家一起監督。 壹傳媒倫理委員會 中天倫理委員會 民視新聞自律暨諮詢委員會 TVBS新聞自律諮詢顧問會議 三立電視股份有限公司新聞自律委員會 中華電視公司自律諮詢委員會   中國電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倫理委員會   臺灣電視公司自律委員會   年代評議委員會   東森新聞暨節目諮詢委員會 非凡新聞自律委員會

【聲明稿】媒改盟聲明:關於52台,NCC應避免排頻「碎片化」 讓全體國人擁有看到公廣新聞服務的同等權利!

【公民參與媒體改造聯盟 與 媒體改造學社 聲明】 關於52台,NCC應避免排頻「碎片化」 讓全體國人擁有看到公廣新聞服務的同等權利!  有線電視52台「空頻」多時,影響全台近五百萬有線電視收視戶權益。如何儘速且妥適解決52台空頻問題,且避免排頻結果過於碎片化,允為NCC近期需要面對的迫切課題。  我們同意NCC日前宣示的四項處理原則,亦即「增進市場競爭、消費者權益保護、內容多樣性及其他公共利益」。我們認為,促成公廣華視新聞頻道上架52,應該是目前最符合上述處理原則的決定,因為公廣華視頻道的收視率雖非最高,但其新聞內容專業表現相對優質,不僅少有內容違規裁罰記錄,而且明確拒絕新聞置入性行銷,也不會為了收視率考量而製播羶色腥內容。  我們認為,公廣集團有責任提供全時段優質新聞服務給全體國人,而全體國人也有權利要求在有線電視新聞頻道區塊看到公廣華視新聞頻道!  目前,中嘉有線電視系統已正式向NCC提出由公廣華視新聞頻道上架52頻道之申請。對於中嘉在有線電視新聞頻道區塊首度提供公廣集團華視新聞上架之壯舉,我們予以肯定與支持,因為國人終於在主流新聞區塊中擁有一個來自於純商業新聞頻道之外的選擇。雖然公廣華視新聞頻道目前與其他商業電視台一樣有播出商業廣告,但它比一般商業台肩負更多公共價值與義務,並且近年來也在事實查核和新聞品質的把關上投入相當多努力。  為了保障國人在有線電視新聞區塊看到公廣華視新聞,此次排頻結果自不宜過度碎片化,以免徒增電視新聞市場秩序紛擾,尤其不宜任由少數商業電視集團繼續寡占目前仍具有頻道稀少性的新聞區塊。  我們呼籲,NCC應儘速通過公廣華視新聞頻道上架或移頻至52台,因為公廣華視新聞頻道上架52台應該是一個最符合公共利益的選擇,NCC也有責任予以促成。

【聲明稿】針對「南投少年性侵案」嚴重洩露未成年者個人資訊,過度煽動群眾網路公審

 【公民參與媒體改造聯盟聯合聲明】 中部「少年校園性侵案」 網路與社群媒體嚴重洩露未成年當事人及相關利害關係人個人資訊 造成媒體公審、網路霸凌等私刑效應 公民團體譴責及呼籲各媒體及網友應即刻自律 近期中部地區某校高中生性侵事件在網路媒體、論壇上引起公憤,大批網友群起對未成年加害者及被害者進行人肉搜索,並散佈關於未成年加害者的姓名、校名、照片,及其家屬姓名、照片等個人資訊。後續更有部分網友在公開平台指責該校為『後宮花園』,甚至不問是非謾罵該校其他學生為『人渣學校的學生』;部分媒體更是帶頭號召網友對該校丟雞蛋。 部分民眾及媒體轉發本案案情相關報導時,一併將報導當事人及其家屬個人資訊完整轉發,並以煽動、誇大聳動、謾罵等手法評論本案,致對未成年當事人及非相關當事人進行網路霸凌,造成媒體公審及歧視效應,足以侵害被指涉之人及學校之隱私權益。因此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公民參與媒體改造聯盟、民間兒少服務與權益推動等民間團體,共同呼籲民眾切勿跟風轉發相關報導所涉之個人資訊;媒體更應遵守新聞自律原則,勿帶頭煽動民眾情緒,以遏止該案目前所造成之網路人肉搜索及霸凌風氣。尤其該案已經進入司法調查程序,各界應持理性監督態度關注此案,而非號召動員去學校丟雞蛋助長動私刑歪風。 ➤部分媒體及網友轉發未成年人資訊未加以隱蔽形同二度傷害 根據《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69條第1項規定「媒體不得報導或記載兒少之姓名或足以辨識身份之資訊。」第3項規定「除前二項以外之任何人亦不得於媒體、資訊或以其他公示方式揭示兒少之姓名或足以識別身份之資訊。」另外,《少年事件處理法》第83條亦規定「任何人不得於媒體、資訊或以其他公示方式揭示有關少年保護事件或少年刑事案件之記事或照片,使閱者由該項資料足以知悉其人為該保護事件受調查、審理之少年或該刑事案件之被告。」;《性侵害犯罪防治法》第13條第1項規定「宣傳品、出版品、宣傳品、出版品、廣播、電視、網際網路或其他媒體不得報導或記載有被害人之姓名或其他足資辨識身份之資訊。」第2項規定「前項以外之任何人不得以媒體或其他方法公開或揭露第一項被害人之姓名及其他足資識別身份之資訊。」並在同法第13-1條對違反之人定有處罰規定。 部分網友及媒體轉發新聞報導、評論本案新聞報導時,將涉案未成年者之姓名、學校、照片等個人資訊,以及其家屬之姓名、工作場所、職位、照片等個人資訊等廣為散布